Thursday, September 30, 2010

試讀:《天使學》

天使學由神話、歷史、傳說來述說的故事很多,由宗教背景出發的故事也不在少數,但是《天使學》獨創一格,鉅細靡遺的描繪出一個在真實與虛構間幾可亂真的故事,讓人不得不相信,書中所敘述的一切確實真有其事,天使也許就與我們一起生活在人間,研究天使的「天使學」終究是一門神聖的學問啊。

故事又是從修道院開始,神秘的文件,歷史的收藏,古老的記號,加上前來尋找線索的男主角佛蘭,讓人喚起了丹.布朗風格小說的記憶,不過作者天馬行空的想像功力絕對不輸丹.布朗,《天使學》不但擁有引經據典侃侃而談的堅強故事背景,更在天衣無縫、毫無破綻的情況下,把現實與天使這樣想像的元素完美融合,絕對會是吸引人的精彩故事。

違背了職守與人類交合的守護天使被上帝懲罰囚禁於深谷之間,而他們的後代子孫尼弗林卻在人間逐漸壯大,掌握了權勢,他們擁有最佳的條件,卻是冷酷無情,兇殘無比,多年以來奴役著人類,直到現在,因為一種無法避免的疾病發生,逼得他們不得不設法找尋傳說中遺失的寶物,期望藉由寶物的力量,來拯救自己奄奄一息的生命。

《天使學》就在尼弗林試著尋找能解除病痛的寶物中揭開序幕,女主角年輕修女伊芙潔琳莫名被捲入這關係歷史的事件,在解開謎底的過程中,也逐漸了解自己的身世,透過修道院裡所收藏的秘密,伊芙潔琳才明白,原來自己被送到修道院是不得不的安排,當時間成熟,伊芙潔琳的身份逐漸被揭開,也是多年來的恩怨要做一個了結的時候了。

一開始閱讀時,被吸引的是「現代」版的部份,一開始描述著秘密、線索、追逐的過程與最後的尋寶、解謎,充滿了節奏與動感,但全書讀完之後,反倒是對小說中一大段回憶的部份有了更深的體會,小說從許多宗教的故事細細描述著,聖經、創世紀、諾亞方舟……,對於不是教徒的讀者而言,仍然像是閱讀著神話故事般的精彩,而兩位年輕女子從閨中密友的關係到互相較勁,天使學者鍥而不捨的尋找真相,真相背後的震撼,相較於動作情節的部份,反而另有一分味道。

雖然結局有點讓我無言(沒辦法,我是天生樂觀派,總是期望皆大歡喜、圓滿收場的場面),不過或許冥冥之中有些法則就是無法改變的,血管裡流動的血液無形之中總是控制著你的一切,就像守護者不該違背上帝來到凡間,我們也只能相信這結局是理所當然,身為尼弗林所應該背負的包袱。

《天使學》不像是一本科幻小說,反而像是一部神話故事的再詮釋,加上無比的想像與創意,讓人不禁被那迷人的異界情景所吸引,絕對是精彩的冒險之作。

出版社:商周
書名:天使學
作者:丹妮兒.楚索妮 (Danielle Trusoni)
譯者:周和君

博客來網址

閱讀全文>>>

試讀:《墮落天使2:試煉》

試煉延續著第一集的故事,經過一番大戰之後,天使訂下休戰協定,為了保護露西的安全,在丹尼爾安排之下,露西被送到了一個與劍與十字完全不同的新學校-「雪蘭」,丹尼爾保證,只要待在學校範圍之內,露西就不會有危險,於是,留下了露西獨自一人面對新環境,丹尼爾再度展翅高飛。

故事就在新的環境,新的同伴之間發生,原來雪蘭裡有許多天使與人類的後代「拿非利」,只要混在這群人之中,就不容易被敵人發現。儘管對於丹尼爾的愛無所懷疑,露西還是忍不住想要試探新的生活,雪蘭,一個校風開放到幾乎沒有任何限制的學校,讓從劍與十字轉換而來的露西不由自主的想去呼吸新鮮空氣,觸摸外界的一草一木,解放被禁錮已久的靈魂。這好奇的嘗試,是否會危及自身的安危,又會引發什麼樣的危機,絕對引人好奇。

故事的主軸幾乎都在學校中進行,雖然看到許多篇心得都提到了「哈利波特」,我還是忍不住要再加上一句,這真的是集合校園、魔法、愛情、友情,卻又省略大壞蛋版本的哈利波特,《墮落天使2:試煉》中雖然有需要提防的惡人,但絕對不像哈利波特中那麼的恐怖,隨時威脅環伺,《墮落天使2:試煉》中的壞人反倒像是青春愛情劇中的點綴,情感中的插曲。生生世世的輪迴中,固執的男子遇上情竇初開的女孩,加上新環境裡的第三者,讓故事裡談戀愛與證明「他愛我」、「他不愛我」,我喜歡的到底是誰?這些題目遠比抵禦敵人來的重要,一整個就是小女生的浪漫情懷。

第二集相較於第一集吃虧的是,大戰的場面在第一集已經發生過,缺少了第一次看見天使大戰那種震撼的威力,雖然明知休戰協定一結束,免不了還是要來上一場戰爭,只是沒料到「力道」真的差很多。不過或許訴求的重點本來就不一樣,第二集著墨於少女情懷,丹尼爾與坎恩之外,新加入的角色讓情感這回事更加令人困惑,對比之下,是「愛」還是「佔有」令露西迷惘,這不也是每個情竇初開少女所難以想清楚的盲點嗎?

不過,對於自身身世的探索,在這一集故事裡逐漸透露些許,也讓露西開始對這永世愛情有了疑問,這倒是閱讀前不曾料到的意外,結局對我而言更是不平靜,顯而易見接下來的發展恐怕會更讓人難以捉摸,說真的,讀完《墮落天使2:試煉》,我已經不再期望下一集故事有著「有情人終成眷屬」這樣的結果,更期待的是作者會有什麼樣出人意料之外的故事,丹尼爾到底擁有什麼身份?露西又會永遠愛的死心塌地,此情不悔?當然啦,花落誰家也是讀者關注的焦點,故事會有什麼驚人的發展?相信那會是讀者殷殷期盼的答案。

出版社:三采
書名:墮落天使2:試煉
作者:羅倫‧凱特
譯者:亞奇

博客來網址

閱讀全文>>>

Wednesday, September 29, 2010

試讀:《為了你,什麼都可以》

為了你,什麼都可以讀過《被偷走的人生》一定對不斷重複著人生的主角有著一種難以言喻的感覺,在作者提耶希‧柯恩的筆下,命運對主角開了一個不算小的玩笑,藉由主角嘗試著從命運的折磨中脫身而出,證明愛情存在的過程,我們嚐到了一種超脫平常的愛情,而在這次,《為了你,什麼都可以》的故事裡,感受到的震撼更勝前作,或許因為《被偷走的人生》是搭上了人生輪迴的科幻外衣,而《為了你,什麼都可以》卻是實實在在的人間故事,恐怖份子、炸彈攻擊、宗教組織、街頭遊民……,諸多新聞上常見的事件組成了這個故事,讓感同身受的體會更深,相對的感受也更沉。

一位忙於工作而讓小孩獨自回家的父親丹尼爾,在小孩不幸碰上恐怖活動,在放學所搭乘的公車炸彈攻擊事件中被炸身亡之後,深深自責,從此難以面對妻子與另一個兒子,更無法逃離愛子死亡的夢靨,於是獨自一人暗中計畫,想要依靠一己之力來討回公道,證明愛子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彌補那無法挽回的遺憾。

一位終日以酒麻醉自己的遊民,儘管與世無爭,醉生夢死的過著日子,卻莫名其妙的被一群蒙面歹徒綁架,並且在完全不清楚歹徒的意圖之下, 尊嚴任意遭受踐踏,歹徒似乎刻意玩弄著他,讓他求死不得,並且透過媒體發送曖昧的訊息,到底這流浪漢有何價值,值得歹徒大費周章的綁架他,而歹徒的媒體操作所為又是如何?

兩個生活在截然不同階層的人,完全不可能會有關係,兩段不相干的故事,在小說裡交疊重複出現,最終的交集是什麼?《為了你,什麼都可以》最奇妙的爆點就是忽然發現了這兩段故事之間的關聯時,那種妙不可言的感覺。作者編排了一個沈重的復仇故事,以生命贖罪的計畫,以及一個莫名其妙的綁架行動,卻引人重新省思人生價值的真諦。在引導讀者一步一步跟著兩段故事的節奏進行時,揭開兩者的關聯,在讀者發現兩者關聯或是最終答案揭曉的瞬間,恍然大悟的感覺,只能說真是一種讓人驚喜到感動的美妙經驗。

暴力是否是解決仇恨的唯一方式,受了傷的心又應該如何療傷止痛?即使親情再深,以暴制暴恐怕也不是最佳手段,只是對於身在其中的當事者,要跳脫受害者的悲情真的不是容易的事,我們看到丹尼爾心中苦苦掙扎的過程,每一段思考都承載著無限沈重的包袱,現實中如何能解這樣的苦楚我不清楚,但我很喜歡小說裡的結局,生命的價值該如何去衡量,或許不經過一番自我認知的過程,當事者也很難弄清楚吧。

朋友之間的愛,親人之間的愛,這些無法被掩沒的愛讓一個被仇恨、迷失、恐懼所包圍的靈魂重新找到居所,也豐富了我們的生命。

出版社:商周
書名:為了你,什麼都可以
作者:提耶希‧柯恩(Thierry COHEN)
譯者:林說俐

博客來網址

閱讀全文>>>

Tuesday, September 28, 2010

試讀:《等你回覆》

等你回覆 由於工作性質的關係,對於隱藏在科技背後的人性隱憂總是特別關注,透過網路,我們每天接觸面對的不再僅只是活生生的人,許多行為的背後隱藏的是我們所無法掌握的真相,人的互動似乎成了不重要的一環,透過纜線的傳遞,呈現的樣貌可以完全失真,完全隱藏,只要有心,人可以憑空消失,無影無蹤,只是,事實上真的如此嗎?

《等你回覆》由三條不同的故事發展開來,大學生萊恩長大後才知道自己的身世,瞭解原本被埋在鼓裡的身世之後,過去的一切相較之下就像是一場不存在的人生,於是他與親生父親重新連上線,從此在舊有的人生中消失。露西則是被高中老師所吸引,決定和老師一起私奔,她已經厭倦家鄉的乏味生活,期望這一場冒險可以讓自己改頭換面,成為一個不一樣的自己。而最後一條線,不斷尋找著失蹤的雙胞胎哥哥黑頓的邁爾斯,則是不斷在虛虛實實的人生中反覆,黑頓不斷變換著身份,總是看似不經意的留下蛛絲馬跡的線索,讓邁爾斯存著一線希望尋找著,只是這漫長的追尋中,到底消失的是黑頓,或者是迷失於無盡追尋中的邁爾斯?

只是,凡走過必留下痕跡,生命所留下的一切,真的這麼容易被抹除嗎?故事中的三段人生,雖然看似擺脫了原有的一切,換得了新的名字,新的生活,但舊有的人生真的能從睡夢中消失無蹤,從此不再想起?而這曲折的人生轉換,也讓每個人付出了沈重的代價。

《等你回覆》是一本絕對要靜心閱讀的書,三段交錯的故事,加上許多沈重的情節,絕對不是表象中輕而易舉就能竊取身份,偽造證件,輕輕鬆鬆就能借屍還魂,把自己變成另一個角色那樣戲劇化的故事。或許小說和電影看多了,駭客動動滑鼠就能創造出一個又一個虛擬的身份這樣的形象已經深植人心,只是,創造分身容易,畢竟是無中生有,而變換身份相對較難,因為要抹去的痕跡太多,而最難以變化的,我想還是當事人的靈魂,「存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絕對不是可以任意由靈魂深處所改變的事,「消失」亦然,一個人算不算徹底從原有的人生中消失,恐怕也不容易加以評斷。

雖然故事一開始錯綜複雜的時間流動,角色變換,似乎呈現著一種人人可以隨心所欲變換著自我身份,重新認同自己的感覺,不過走過三段企圖改變的人生,重新來過,或許我們對於人生能另有體會,有點沈重,卻是赤裸裸的真實人生。

出版社:馬可孛羅
書名:等你回覆
作者:丹.查恩
譯者:謝雅文

博客來網址


閱讀全文>>>

Monday, September 27, 2010

試讀:《飛鳥的玻璃鞋》

飛鳥的玻璃鞋閱讀過的島田莊司作品不多,不過蠻湊巧,前後兩本正好有同有異,上一次的《利比達寓言》帶有國外的民間傳說,由業餘偵探御手洗潔擔綱,這一次也是從民間傳說開始,《飛鳥的玻璃鞋》裡頭串穿整個故事的是東西方都擁有的「玻璃鞋」寓言,而出場演出的則是正牌警察吉敷竹史, 兩次閱讀的故事都從傳說出發,又正好把島田筆下兩位主角都碰到了,也算是一次無心的巧合吧。

知名的電影明星大和田失蹤之後,沒有任何被綁架的跡象,沒有收到歹徒的威脅恐嚇或是任何要求,原本不以為意的家屬,卻在收到了不明包裹之後,認出包裹中被砍斷的手掌就是失蹤的大和田的手掌,只是,除了包裹悄悄的寄達之外,依舊沒有任何跡象能判斷大和田是生或死。

另一線的發展,吉敷竹史因為前妻無故失聯,儘管吉敷循線追蹤到前妻的下落,卻又吃上閉門羹,失魂落魄的吉敷酒醉之餘碰到一名女子禎子,雖然只是萍水相逢,看似不相干的事件,卻為接下來的故事留下一段伏筆。

情緒低落的吉敷偶然接觸到大和田失蹤的案件,與上司衝突的吉敷嚥不下一口氣,決定在一週內解開這不屬於東京管轄,而且幾乎已經被列為放棄的懸案,否則就主動請辭,這是拿著自己的前程來賭上一把,不知道吉敷竹史在島田的故事裡都是這麼背的嗎?總之,短短的七天時間,就成了吉敷人生中一次艱難的挑戰。

坦白說憑著一己之力要在一週內偵破曾經動員過大批警力都無法破案的案子實在有難度,不過吉敷竹史這位警察在作者筆下就是一副固執而且勇往直前的認真模樣,讓人不得不佩服他的毅力,不過最難的應該是這案子根本沒有歹徒啊,沒有威脅,沒有勒索,就連失蹤的人是生是死都無法確定,這也是閱讀時最直接的感受,沒有壞人啊,這樣的推理小說,難道只是要找到一個失蹤的角色就結束嗎?一位失蹤的男演員,又跟傳說中的玻璃鞋如何扯上關係?

透過民間傳說,玻璃鞋的故事穿插其中,也在吉敷鍥而不捨的追查下,事件逐漸明朗,一點一滴的線索與時間賽跑著,忽然之間,偶遇的禎子與大和田的失蹤搭上線,讀者恍然大悟,原來佈了這麼久的局,答案這麼明顯易見,只因為大家眼中的好人不一定是好人,而穿上了玻璃鞋的灰姑娘也不一定從此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人們往往被表面的表象所蒙蔽,而被自己一開始主觀的印象所影響,無法站在客觀的立場綜看全局,也就因此失去了許多掌握線索的機會吧。

不過,要挑毛病的話,吉敷雖然跟上司搞得不愉快,整個人背到家,但是破案的過程中,畢竟還算是運氣不錯,許多的巧合讓他得以一步一步掌握到線索,天地之大,怎麼這麼巧就讓吉敷與禎子巧遇,被多少警察調查過的關係人,卻只在吉敷來時想到關鍵線索,說穿了還不是為了故事後續的編排與發展,不過話說回來,以上純屬看到入迷的雞蛋裡挑骨頭,要不是有這些枝節的細微線索,案子又如何能被破案呢?

只能說,有些角色天生就是混這一行的,你想不迷上也難。

出版社:皇冠文化
書名:飛鳥的玻璃鞋
作者:島田莊司
譯者:婁美蓮

博客來網址

閱讀全文>>>

Tuesday, September 21, 2010

試讀:《漂離的伊甸》

漂離的伊甸人口走私,逼良為娼,透過提供性服務達到生意上的目的;在上位者藉由權勢一手遮天,利用國家資源作為掩護,不分黑白,湮滅一切不利於己的不法證據,這都是小說電影中常用的老梗了,沒想到在《漂流的伊甸》一書中,這尋常老梗的組合卻在作者的筆下呈現出全新的面貌,節奏明快一點也不拖泥帶水,一口氣看下來完全沒有停滯,反倒有些懊惱為何故事這麼快就結束了。

嚮往美國生活的少女藉由偷渡進入美國,沒想到順利進入美國的日子也是悲慘命運的開始,被迫賣淫的少女從此被囚禁,永不見天日,只能試著想像自己不斷的漂離,在心靈感受痛苦時,在身體遭到欺凌時,在一切令人無法忍受時,唯有漂離才能讓她們能有繼續活下去的勇氣,她們只能漂離著自己的靈魂,一日復一日,直到一場意外的發生。

故事的另一端,醫事檢驗處的莫拉醫師在停屍間發現一名已經宣告死亡,卻一息尚存的女性屍體,緊急送醫之後,急救中的無名女屍卻在醫院襲警,並且控制了局面,挾持院內醫護人員及病人作為人質,而且呼叫援兵。而莫拉的好友,兇殺重案組的警官瑞卓利正因為臨盆在即在院內待產,沒想到卻捲入這一場事件,成為被俘虜的人質之一。

看似不相干的兩個事件終究劃上連結,身陷險境的警官沒有忘記自己的身份,卻又擔心歹徒在發現她的身份之後不利於她,為了肚子裡的孩子,寫盡矛盾的心情;而在封鎖線外的準爸爸,FBI探員嘉柏瑞則是擔心著妻小的安危,焦急不安的情緒不斷翻騰,光是這一場人質事件就有著精彩電影般的戲劇效果,也讓人一刻也無法停止,非得要看到結束才能安心。

從嚴肅的一面來看,《漂離的伊甸》談到了許多外來移民的美國夢,談到了不可告人的政商勾結黑幕,談到金錢之下人性的腐敗,但是這一切應該讓人正視的議題在小說裡卻有著十分故事性的呈現,透過年輕女子被騙到美國賣淫來談不切實際的美國夢,透過接連不斷的陰謀及緊張的人質事件來談權力背後的黑幕,透過操控媒體的記者之手來講貪婪的人性,就像是透過淺顯易懂的方式來批判現實的問題,輕易的讓問題凸顯,同時也讓讀者閱讀的津津有味,不得不佩服作者高明的技巧,以說故事的方式不著痕跡帶入問題核心,才是真正了不起的手法啊。

惡人永遠都存在,人性中壞的一面不可能掩面就視而不見,但幸運的是總有人願意付出代價來呈現真相,以生命相許,勇敢揭露罪行的女孩;發現異狀不肯罷手追查真相的瑞卓利警官和莫拉醫師;甚至路見不平伸出援手的喬,都是願意挺身而出,對抗惡勢力的正義之聲,還好終究有人沒有失去希望,儘管曾經漂離,儘管處在有著黑暗一面的環境之下,擁有信心與希望,人生的伊甸總會再次出現。

出版社:春天出版社
書名:漂離的伊甸
作者:泰絲.格里森 (Tess Gerritsen)
譯者:莊瑩珍

博客來網址

閱讀全文>>>

Sunday, September 19, 2010

試讀:《地獄邊界》

地獄邊界「都市叢林」常被用來形容人類身陷於大都市之中,或許倉皇失措,或許孤獨無依,總之就是有種四周敵人環伺的不安全感。這一次向達倫的城市三部曲第二部《地獄邊界》就像是這樣的城市再現,雖然描寫的是一座不存在的城市,但是這一個奇幻的城市卻如同現實的城市一般運作著,由勢力龐大的紅衣主教私人所掌控的「教軍」操控著整個城市,又有著警察負責維持法治,不同的勢力之間有著必然存在的緊張,無所限制的權力也讓都市叢林的氣氛瀰漫不散,而故事的主角艾爾則是「教軍」的一員,雖然身為統治者的工具,但一連串匪夷所思的遭遇,讓艾爾在《地獄邊界》中就像都市叢林中到處亂闖的小白兔一般,充滿了驚悚而意外的境遇。

故事一開始,艾爾熟識不久的女友妮可遭到殺害,紅衣主教賦予艾爾最高權限,可以調動所有資源來偵查這件命案,一心想為女友報仇的艾爾當仁不讓接下任務,才發現事件並非如他所想像的單純,神秘的氣息環繞在他的身邊,態度詭異的紅衣主教,牽涉其中的城市殺手瓦米,妮可生前接觸的神秘教派,總是在關鍵時刻出現的盲眼人,甚至連艾爾所做的夢都讓他虛實不分,到底這是紅衣主教重用他的大好機會,還是一個已經設好的局,引誘著艾爾往下跳?只是到了這時,似乎也沒有回頭的餘地了。

《地獄邊界》充滿著神秘詭異的氣氛,卻又如同前面所提到,彷如現實城市般的實在,於是艾爾就像偵探般的推理案情,四處查訪,試著解開一個又一個的謎團,只是被設計的圈套總是不容易解開,於是一次又一次峰迴路轉,卻又一次次的撲溯迷離迷霧再起,到底是誰是設計了這重重疊疊的圈套,夢中真實的場景又有幾分可信;艾爾的前妻、艾爾的好友、消失多年的父親,全都複雜的在這一次事件中各佔份量,只是誰才是真正值得信賴的人?個人覺得這第二部故事比較貼近「現實」,如果不是關鍵時刻來上恰到好處的奇幻,《地獄邊界》就像一本精彩的偵探推理小說,等著讀者一起去解開謎底,也算把不同喜好的讀者一次都照顧到了吧。

沒有讀過向達倫之前,我一直以為他的作品是屬於少年讀物,這次的《地獄邊界》倒是讓我意外的接觸到絕對成人的標準,諸多角色不正常的心理狀態,絕對不只點到為止的暴力行為,絕對符合書名「地獄」的標準,或許想要在這個都市叢林中存活下來並不是容易的事,因此每個人都不是省油的燈,於是一個個的角色通通有著詭異的特性,算是把這個怪異的城市「妝點」的多采多姿,也讓閱讀時的想像豐富許多。

到了最後故事算是有個結果,但嚴格說來故事並未結束,除了期待第三部《毒蛇之城》揭開一切的答案之外,或許再把第一部《愛猶瑪卡名單》找出來,才有辦法真正知道在城市不見光的那陰影之下,人類心中的黑暗與陰影是如何的真實存在,並且操控著每一顆有所企圖,蠢蠢欲動的人心。

出版社:皇冠文化
書名:地獄邊界
作者:向達倫
譯者:陳穎萱

博客來網址

閱讀全文>>>

Wednesday, September 15, 2010

試讀:《天鵝賊》

天鵝賊「歷史」存在於每個人的生命中,人們存在的每一刻也都在書寫著歷史,只是除了從事歷史研究的專業人士外,一般正常人對於過去大多是點到為止的接觸,而不會一頭栽入其中。而少數例外,會讓人們與歷史發生更深層關係的應該是「藝術」了,美的事物人人喜歡,百看不膩,只是儘管如此,就算愛不釋手,或許花上大錢買下藝術作品,得到擁有的喜悅,應該已經是極致的表達了吧?一旦超過這個界線,那種狂熱的對待,是喜愛的昇華,還是病態的追求?

一位知名的畫家奧利佛,卻因為在國家畫廊裡持刀攻擊一幅畫而被捕,曾經接受過精神治療的畫家不肯透漏任何與攻擊行為有關的原因,於是再度被認定是精神上的問題,並且輾轉被送到精神科醫師馬洛所在的院所接受治療。

面對沉默的病患,再優秀的醫師也難以評估病情,不過馬洛醫師也喜愛繪畫,並且閒暇時會自己畫上兩筆,人們對於與自己有共同點的事物總是特別感興趣,於是職業上的本能加上對於患者特殊身份的好奇,吸引著馬洛醫師不顧現有醫病關係的限制,透過自己的方式,展開了對於奧利佛背景的調查,期盼能解開奧利佛不肯開口的謎團。

療養中的奧利佛不像其他的精神病患,他只是靜靜閱讀著一包泛黃的信箋,而不與人有任何交流,醫師試著透過繪畫來拉近與他的距離,從此之後,奧利佛只是不停的繪畫,畫的總是同一個女性的容貌,這也讓馬洛醫師更加想要去了解奧利佛的內心。在嘗試解開謎團的過程中,馬洛像是跨過了一扇緊閉的門,走進奧利佛的內心世界。作者透過馬洛醫師、奧利佛的妻子、女友的描述,深刻的還原奧利佛的心境,而奧利佛揭開心防後交給醫師那一疊信件,更帶著馬洛醫師與讀者回到那百年前的情景,揭開了一段隱瞞了百年,不可告人的戀情,深刻低廻,讓人悸動不已。

原本一路藉由幾個角色口中所敘述的故事,雖然描寫了畫家的心境,卻仍未能解開故事的謎題,甚至讓人很難猜想到《天鵝賊》的情節會有什麼樣戲劇性的變化,只覺得透過作者伊麗莎白.柯斯托娃充滿了質感與色彩的描寫,把畫家豪放、敏感又全心投入的情緒描寫淋漓盡致,而醫師身為治療者的角色,卻被病人的內心世界所吸引,整個人幾乎成了奧利佛內心的投射,收放之間的掙扎,尤見作者的功力。只是作者說故事的本領實在高強,就在故事接近尾聲時,忽然揭開謎底,原來一路鋪陳的愛,終究還是最重要的一條線索。

刻骨銘心的愛無分身份、年齡,也不會因為時空轉換,被歲月所抹滅,只能說《天鵝賊》的結局實在出人意料的精彩,最後的轉折讓人噓唏,也唯有真正的體會與愛情才能讓人擁有這樣執著的力量。

出版社:大塊
書名:天鵝賊
作者:伊麗莎白.柯斯托娃
譯者:蕭寶森

博客來網址

閱讀全文>>>

Monday, September 13, 2010

試讀:《贖罪》

一個人或許有意或許無心之過,不知不覺是否會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世間種種是否早已命中註定?一場錯誤要靠誰來彌補,誰來贖罪?「罪」的背後真相到底如何?人們真的能靠「贖罪」來化解罪惡,讓死者安息,讓生者平靜?《告白》作者湊佳苗又一部深入人性靈魂深處的震撼之作,透過不同角度的視野,重新解析人心背負沈重的罪過之後,徬徨、掙扎、無奈無助的苦處。人心的冷酷無情,即使在炎熱的夏日裡閱讀《贖罪》,也會讓人感到一絲寒意。

故事從四個女孩說起,原本是四加一個好朋友英未里的組合,卻因為由東京搬來的富家千金英未里在與四人一起遊戲的時候,被歹徒騙走,無知的四位少年並未察覺異狀,直到發現情況不對前往尋找時,英未里已經被歹徒殺害,這樁命案不禁驚動了小鎮,也讓死者的母親不解。無法割捨對女兒的思念,於是被害者的母親找上四個女孩,把女兒被殺害的罪惡加諸於四個年紀輕輕的少女身上,要四個少女找出兇手,否則就要四人補償到她滿意為止。

多麼可怕的言語,贖罪、補償,在這駭人的威脅話語說出之後,四個少女的命運從此改變,因為心中陰影而遲遲沒有結婚,卻在新婚之後殺害丈夫而投案的紗英;身為老師,在學校歹徒闖入事件中,為了保護學生抵抗歹徒而誤殺了歹徒,在自衛與殺人之間成為爭議的真紀;為了保護記憶中被殺害的同學,為了不再讓往事重演重蹈覆轍,不顧一切撲向壞人的晶子;與為了報復姊姊,選擇了一條不平坦的路,並且越陷越深,直到無法回頭的由佳。如果沒有心中贖罪的壓力,四人的命運將會如何發展?是否就不會有這些事件的發生,是否可以如同一般的女孩,活潑快樂,幸福成長?作者藉由四個人的生命獨白重新還原現場,也將命案發生後四人變調的人生重新呈現,一場鉅變所引發的影響讓人感嘆。

被害者的家屬是否有權利去要求當事者以寶貴的人生歲月來贖罪?更何況所謂當事者只是正好置身於其中的小孩,這個問題在書中並沒有給出答案,倒是在一層層撥開命案現場的回憶中,英未里母親的回憶成了解開當年事件的關鍵,峰迴路轉,如果這一場意外有人要負責,到底誰才是真正的始作俑者?湊佳苗透過不可思議的巧合寫出讓人不可置信的故事,是命運還是因果,有待每個人不同的解讀。

只是,人生變換無常,境遇各有不同,恐怕無法以每一個單一事件來評斷整個事件的是非曲折,但作者卻透過簡單的自白,不動聲色的讓每一個讀者感受到那一種無形的壓力,將罪與罰之間串成擺脫不了的聯繫,答案揭曉之時,沒有雨過天晴的開朗,反而讓人更為人性不由自主的一面搖頭嘆息。

出版社:皇冠文化
書名:贖罪
作者:湊佳苗

博客來網址

閱讀全文>>>

Friday, September 10, 2010

試讀:《厄運連鎖》

厄運連鎖 你願意為自己的哥兒們付出多少代價?如果他們受到侵犯,甚至失去生命,你願意拿生命做賭注來為他們討回公道嗎?

浪人李奇一定會,一一○特調小組就是這樣的單位,曾經待過這個單位的每個人就像分不開的共同體,雖然單位早已解散各分東西,但是,只要有人敢惹上他們其中任何一個人,除非有把握把整個特調小組全部消滅,否則總有一天他們一定會找上門來,替吃了虧的夥伴報仇。到時候,恐怕誰也擋不住復仇的怒火。

沒有電話,沒有地址,唯一的行李是一把折疊的牙刷,也因此沒有人找得到李奇的行蹤。憑著當年的默契,夥伴出事的時候,憑著李奇對數字的敏感度,靠著一筆ATM轉帳的紀錄,沒有留下任何訊息,沒有約定任何地點,昔日夥伴法蘭西絲.尼格利送出求救訊號,讓李奇一秒鐘也沒有耽擱的從波特蘭直奔洛杉磯,而驚人的是,發訊者與李奇兩人在10分鐘內先後到達同一個地點等候。就算是有過出生入死共同經驗的夥伴,這樣精準而有把握的邀約,也是讓人不可置信的神奇,《厄運連鎖》就在這讓人佩服的細膩之下開場,也讓人對於粗獷外表之下的巨漢刮目相看。

當年的特調小組組員之一被殘忍的殺害,活生生的由三千呎高空拋下,這一場暴行很快被小組組員知道,於是法蘭西絲找上李奇,決心要為同伴復仇,只是,除了已經車禍身亡的一位夥伴之外,其他的人卻仿若人間蒸發,無論如何都無法聯絡上,再三嘗試不得要領的情況之下,第二具屍體幾乎以同樣的方式死亡並且被發現,這下問題大了,特調小組的組員都是萬中之選,讓人無法相信竟然會被活生生的處決,其他人是失聯,還是遭遇到同樣的命運?不久之後,除了法蘭西絲與李奇之外,另外兩位組員也現身,大家一致決定要討回公道。

唯一的線索竟是設定了密碼的隨身碟,憑著彼此的信賴,他們破解了密碼,卻又碰上一團數學難題,七張白紙上只有一連串的分數,毫無規則的數列讓人一頭霧水;而另一方面對於失蹤同伴的追蹤也有了收穫,失蹤者之一的史溫任職於軍火公司號稱史溫已經被裁員,卻鬼鬼祟祟的遮遮掩掩。還好在強健的身體背後,特調組員統統不是省油的燈,他們很快碰解了數字的涵義,加上對於命案的調查,漸漸拼湊出一個驚人的真相,一件足以毀滅美國的陰謀正在迅速進行,難怪夥伴們會奮不顧身想要阻止事情發生,而首先發現的夥伴緊急呼叫援助,卻讓幾人一起賠上性命。

關係國家安全又牽扯到特調組,李奇當然義無反顧的全心投入,於是我們看到幾個肝膽相照的夥伴開始行動,憑著智慧與矯健的身手大破敵人,完全沒有猶豫的出手,又快又狠,乾淨俐落。而讀者閱讀時絲毫沒有對於傷人的遲疑,只有讓人忍不住的叫好,因為正義與邪惡的分界太明顯,不敢誇大號稱替天行道,但是,若不出手整治這些利益薰心,罔顧國家安全卻又愚笨的蠢蛋,又怎能對得起因為要阻止這事件而犧牲生命的夥伴。

原來浪人李奇並不是永遠獨來獨往的,有些時候,獨行者的旅途中還是需要夥伴的支持,李查德在《厄運連鎖》中,重新給了李奇一個有情有意的帶頭大哥角色,為了弟兄,他願意赴湯蹈火,全力以赴,鐵漢柔情躍然紙上。相較於之前的鐵血英雄,《厄運連鎖》中的李奇一樣堅持道德勇氣,卻多了幾分真情流露,讓人不再次被李奇的魅力所吸引也難啊。

PS:台灣版本封面還沒揭曉,英國版這個封面真是傳神啊,不再是「千山我獨行不必相送」,有肝膽相照的夥伴一路同行,相信李奇心中一定了無遺憾。

出版社:皇冠
書名:厄運連鎖
作者:李查德 Lee Child


博客來網址


閱讀全文>>>

Monday, September 06, 2010

試讀:《芭達雅血咒》

芭達雅血咒坦白說,這書名完全不是我的菜,對於咒怨這一類的小說、電影我一向敬而遠之,好端端的日子不過,幹嘛把自己弄的緊張兮兮的嚇自己,如果是兩年前,一定裝作沒這回事直接閃過,不過這兩年來強迫自己接受各式各樣的恐怖小說,多少練出一點膽子,於是決定挑戰自己,沒想到一讀下來還蠻出乎意料的好看。

一開始被恐怖傳說壟罩的情節確實有些駭人,發生在泰國渡假聖地芭達雅的恐怖事件,觀光飯店之中先是發生房間引火自燃現象,接下來房客似乎被看不見的隱形人所攻擊,全身著火由陽台墜樓,奇怪的是墜落樓下游泳池之後卻消失的無影無蹤,到底是何種詭異的力量造成,只能往鬼魅出現的超自然異像去尋求答案。

不久之後,一個台灣來的旅行團住進這有著「吃人游泳池」的飯店,團員中有充滿著詭異氣息的男子,有喜好蒐集靈異照片的攝影師,沒想到舊事重演,就在夜晚來臨時,男子在前次靈異事件同一個房間全身著火墜樓,並且再度消失在游泳池中,而親眼目擊的攝影師像是受到詛咒般,回到台灣不久之後,就在自己家中的暗房裡被殺身亡,只在地面上用血跡留下「sol」三個英文字。

作者林斯諺在系列作品中創造了偵探林若平這個角色,現實中林若平是任教於大學的哲學助理教授(哲學教授比較會思考解謎?),這橫跨台灣泰國兩地的三起懸案,就透過這業餘偵探的抽絲剝繭得以還原真相,到底是攝影師惹到泰國鬼讓厲鬼跨海來台殺人,還是僅僅是一個巧合,以泰國這個充滿靈異傳說的國度作為故事背景,確實讓讀者的想像更添三分。

《芭達雅血咒》的優點在於組織綿密,情節一環扣一環,環環相扣,構築出一個牢不可破的網,尤其到後半部收網時刻,一個接一個揭開答案,毫無破綻的推理,讓人對作者在構思與推理上所下的功夫不得不佩服;不過硬要挑缺點的話,上述優點或許也是缺點,雖然每一段情節都充滿了飽滿的推理張力,毋庸置疑是吸引人的題材,但是,該怎麼比喻呢?好像買了一瓶鋁箔包的飲料,正好碰到大優待,加量不加價,問題是不見得每個人都有那麼大的胃口吞下它啊,對我而言,也許稍微修剪枝葉效果更佳。而真正的答案也太過包裝,似乎巴不得一次把所有好料端上桌,打開外包裝以為答案揭曉,卻看到另一層包裝,接連撥開幾層之後,不禁要懷疑,真的有必要搞這麼複雜嗎?這也是常見到取捨之間拿捏不當的通病。

話說回來,整體而言《芭達雅血咒》還是相當精彩的一本推理小說,透過靈異事件與命案的結合,在恐怖氣氛的塑造無疑是相當成功的,而推理的部份也絕無冷場,無論如何,讀到本土的推理創作,又是無懈可擊的作品,還是令人高興的一件事,推薦喜愛推理,恐怖作品的讀者絕對值得一試。

出版社:皇冠
書名:芭達雅血咒
作者:林斯諺

博客來網址

閱讀全文>>>

Sunday, September 05, 2010

試讀:《第5位莎莉》

第5位莎莉自從閱讀過《我遺失的時間》第一次接觸到描述多重人格的現象,我就對這人類性格中的特性著迷不已,這一次出版社重新發行同樣是描述多重人格的小說《第5位莎莉》,更是早在1980年就已經出版的故事,少不得要先睹為快一番,看看在三十年前就已經完成的書上,對於這人格上的症狀有著什麼樣的對策。

因為對於多重人格的症狀有了多少粗淺的認識,這一次的閱讀不再是驚訝連連,很快就能進入狀況,《第5位莎莉》的故事主角莎莉分裂的是五個不同的人格,相較於作者另一本經典名著《24個比利》或是前文提到《我遺失的時間》中二位數的分裂人格症狀,也是容易掌握的一點。莎莉是現實中的主角,平凡的過著日子,卻常常因為失去時間與記憶而感到苦惱,也因此失去了婚姻與子女的監護權。

某次人格中感性的「諾拉」因為心情沮喪而獨自一人來到海邊看海,卻受到三個男人的攻擊,危急之中暴力的「金妮」雖然起而反抗,打跑了壞人,自己卻也因為失去意識而被送到醫院,也因此開始了莎莉的一段內心探索與治療之旅。

透過醫生的協助,莎莉逐漸發現自己的生命與眾不同,除了一開始「現身」的三個角色外,還有「貝蕾」是個熱情洋溢,豪放不羈,性感又奔放的女性,最後一位「杜芮」,也是這個故事主要的敘述者,理性而有智慧;這五位女性共同擁有莎莉的身體及時間,沒有任何獨立的一位可以主宰一切,說變就變的性格,也讓莎莉身邊的朋友捉摸不定,這樣身不由己的情況越演越烈,也讓醫生與莎莉決定儘快將五個不同的分身「融合」。

多重人格的發生都是有其原因,大多是幼年時受到虐待等各種狀況,因為有需要所以從內心創造出各個不同的角色來面對,這一個個個性鮮明的角色,當然不是可以任人呼之即來揮之即去,於是過程中,我們看到醫師與當事者一路走來的嘗試,誘導著莎莉找出原因,揭開每個不同人格背後的成因,一一說服,才有辦法讓莎莉重回正常生活,過程中的挑戰絕對令人對於人類思想運作之精密與複雜發出不可思議的讚嘆。

其實每個人面對外界多少都有「真實」及「虛構」的自我存在,一旦對於面對的事物有所懷疑,多數人可能馬上帶上面具,用虛擬的角色來面對,或許這是人類不肯面對現實,不肯面對真實自我的一種通病,多重人格患者不過是症狀比較嚴重的一群人,透過《第5位莎莉》不但讓我們更能走入多重人格患者的世界,去瞭解這自我無奈的內心,對許多人而言,恐怕也是一種自我的省思,我們何嘗不是經常有著內心交戰的時刻,只是我們比較幸福,擁有一個夠強大的個性主宰一切罷了。

每一個不同的人格都有不同的個性,有優點有缺點,如果治療的過程中可以保留每一份優點,去掉每一份缺點,這樣的結果應該是最理想不過,只是「完美」畢竟不是可以任意選擇的組合商品,選擇面對與包容才是最佳途徑,讀畢《第5位莎莉》,只願人人都能擁有唯一純真的自我。

出版社:皇冠
書名:第5位莎莉
作者:丹尼爾.凱斯
譯者:吳俊宏

博客來網址

閱讀全文>>>

試讀:《利休之死》

利休之死相同的樂曲在不同指揮家的指揮棒下往往呈現完全不同的風貌,或急或徐,或激昂或悠揚,但看指揮者內心表達的投射;而歷史故事就如音樂一般,不同的作者筆下有著不同的詮釋,歷史,一段已經發生過的往事,應該是眾人皆知不變的故事,卻往往在作者所投入的心力熱情之下,透過文字有了不同的新生。

《利休之死》的主角千利休是日本歷史上有名的茶頭,擁有易於常人的對「美」的鑑賞能力,《利休之死》描繪的就是千利休大半輩子的故事,如果你好奇利休到底有著如何掌握「美」的能力,又擁有如何的自信,書裡有一段文字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某次對日本人傾心於茶道百思不解的義大利神父詢問,為何茶道使用的用具會有極大的價格差異,利休回答「那由我來決定,只要是我挑選的物品,便會產生傳說。」,光是這麼簡短有力的一句話,便把利休的自信與自負表露無遺,可見作者塑造角色之功力。

故事第一篇的篇名就是「賜死」,身為豐臣秀吉身邊第一茶頭的利休被秀吉賜死,劃下利休生命終點的同時,也揭開了利休大半生的故事,透過倒敘的手法,從死亡開始,一步步往回回溯,一直到揭開利休如何進入與眾不同的茶道世界的原因,像是帶著讀者進入一個老人的回憶之中,記憶中有諸多利休對「美」的追求與成功,放眼天下不做第二人想,只是這一切的成就,所有外界作為標準,永遠站在美的前端的成果背後,竟然是隱藏在利休內心最深處,最遙遠卻無法忘懷的記憶之中的傷痛所成就的結果。透過一篇篇故事,從不同的角色眼底,作者山本兼一以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時空,完完全全淋漓盡致的寫盡利休靈魂深處。

故事主軸是利休與豐臣秀吉糾結不斷的愛恨情仇,秀吉欣賞利休對於美的掌握度,隨心操控美的能力,卻也難忍這自負傲慢的男人,秀吉覺得擁有權力不就應該擁有一切,包含「美」都應該是可以透過權勢所控制、創造而來,這樣的想法又怎能被高傲的利休所接受,更何況利休心底隱藏著那一輩子美感來源的秘密,於是儘管利休以他敏銳的美感替秀吉立下許多功勞,卻也因此成為利休無法征服的痛,試問一個統御天下的霸主,又怎能容得下眼前如此張狂的下屬,也註定利休無法見容於秀吉的命運。

寫「美」很難,要寫一個將美發揮到極致,信手拈來都是美感的角色更難,何況這樣的人物內心的細膩,善感,相對於秀吉的狹隘、霸氣,都是不易刻畫的難度之作,忠實的表現,適度的渲染,《利休之死》獲得第一四○回直木賞絕對當之無愧。

對於不熟悉日本歷史,不瞭解茶道精神的讀者,閱讀《利休之死》並不會有任何障礙,書中雖然有許多茶道的專有名詞及日本古代使用的詞彙,但都細心的加上了註釋說明,讀者大可放心的閱讀欣賞作者透過利休所帶來的美學饗宴。

出版社:台灣商務印書館
書名:利休之死
作者:山本兼一 (Kenichi Yamamoto)
譯者:張智淵

博客來網址

閱讀全文>>>

Friday, September 03, 2010

試讀:《預見末日的女孩》

預見末日的女孩雖然書名《預見末日的女孩》點出預言、世界末日的老梗,但事實上小說裡的主角並非只是女孩,而是從負責輔導這被世人視為罪犯、精神異常患者的女孩碧妲妮的治療師嘉布麗的角度來看整個事件,讀者翻開小說不久幾乎就能確定女孩的預言能力是真實而不容懷疑的,因此末日反而只是預期的最終結果,《預見末日的女孩》談的是過程中的失去、創痛、信任、背叛,談恐懼、害怕,也談親情、愛情。

透過治療師的角色,嘉布麗一方面試著去揭開碧妲妮暴力弒親背後的原因,一方面卻也在過程中不斷的自我掙扎,身為一個外遇事件中的第三者,又因為意外車禍而造成下半深的癱瘓,終身只能與輪椅為伍,這樣的身心狀況之下復職,已經是一種莫大的挑戰。而碰到被視為麻煩的碧妲妮,擁有預知能力的碧妲妮一開始就接連看透嘉布麗的內心世界,在她的心裡造成衝擊與震撼可想而知,碧妲妮雖然堅持不肯透漏自己的內心世界,但她真的是世人眼中被惡魔附身的女孩嗎?而她一口道出嘉布麗內心深處的妄想埋藏的過去,也讓兩者之間的互動倍加複雜。

當魔鬼附身造成的預言能力議題尚未平息,不敢渴望的愛情卻悄然降臨,面對無法置信的感情猶豫躊躇時,更大的環保議題搭配末日預言席捲而來,此時愛情的真假成了合理懷疑的對象,《預見末日的女孩》就在這複雜的關係下,創造出一個令人震撼驚恐卻又不失女性心情細膩描寫的緊張故事。

整本小說跨過宗教、科學、心理諸多領域,以末日為題材,透過失控的女孩的預言一幕幕的揭開接二連三的意外,震撼了故事裡的眾人,也鼓動著讀者內心的不安;女孩犯罪背後的事實真相,更牽扯出宗教狂熱帶來的可怕力量,近似精神催眠的情況下,宗教帶給人的是喜樂還是傷害?心靈受創的治療師能否走出陰霾,重新面對自己,相信自己,在整個故事的發展過程中,反覆的情緒起伏,更帶動著一股莫名懸疑的緊張。不斷累積的能量終於在最後末日引爆,那種壓抑再壓抑之下反彈的力道,果然成功的把讀者的情緒帶到最高峰。

末日到來的人間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結局?跌跌撞撞的人生過程之後,破繭而出的重生喜悅或一了百了的瀟灑離去都是基於內心的最佳選擇,無所謂對錯,作者留下了一個簡短有力的結局,故事嘎然而止,沒有不捨,了無遺憾。

出版社:商周出版
書名:預見末日的女孩
作者:麗茲.簡森 (Liz Jensen)
譯者:盧相如

博客來網址

閱讀全文>>>

Wednesday, September 01, 2010

試讀:《日落之後》

日落之後我覺得自己越看老金的作品越入迷,早期閱讀《戰慄遊戲》、《一袋白骨》時還不懂得「品味」其中的奧秘,或許也是對於那種「金氏恐怖」的接受度尚未養成,因此還無法體會那種從靈魂深處上癮要感受恐怖的「症頭」。反而後來幾次試讀的經驗裡,《莉西的故事》、《必需品專賣店》、《魔島》這幾個長篇讀下來,老金所謂的恐怖反倒成了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這一次《日落之後》的試讀本並非全文,僅只摘錄了十三個短篇其中的六篇故事,除了最後一篇「地獄來的貓」之外,其他五篇依照我的標準都被歸類為「溫馨恐怖」,沒錯,就是溫馨到深得我心的那種感覺,讓我愛不釋手,但是又拿捏的恰到好處。要是把死人拿來大做文章,沒完沒了就會壞了味道,僅僅點到為止,那死後的世界反而與人世間開始交流,沒有了界線。

「他們留下的東西」:從篇名不難猜到故事情節,不過一開始有點讓人搞不清楚,做為試讀第一篇還真有點障礙,還好這混沌不清沒有很久,很快點入正題,借用911作為題材,人走了,透過什麼方式讓人追念?這一篇寫盡離去的不捨。

「紐約時報訂閱優惠中」:紐約時報訂閱優惠不過是電話行銷,不過電話能傳遞的訊息不只是垃圾電話,如果有一天,話筒那一端傳來的不僅是你所期盼的聲音,還帶來某些訊息,當你懷疑自己是否精神錯亂時,如果訊息被確認,那應該會勾起心底的深深思念吧。

「啞巴」:這故事蠻「乾淨」的,完全沒有鬼魂出現,不就是好心好意幫助了一位陌生人,出乎意料得到回報的故事,只不過那回報是「金氏」回報,有那麼一點暴力成份,不過要是換成我,也會跟這陌生人說謝謝。

「健身腳踏車」:這故事我超愛,很多事情都要拿捏分寸,「和平共處」這四個字是累積多少前人智慧才產生出來的金玉良言,千萬要牢牢記在心上並且落實。

「休息站」:這一篇嚴格說來不算太溫馨,但是現代的社會,有人願意挺身而出路見不平,你能說沒有一股暖流注入心中嗎?只能說,幹得好!

「地獄來的貓」:這比較不是我的菜,也算是六篇中比較直接火辣的一篇,不過讀完之後我只能說那殺手腦袋是裝漿糊嗎?笨蛋。

其實仔細想想,每一篇故事都是平常事,怎麼到老金手中就變化出無限可能的想像,日落之後將會發生什麼事?且拭目以待。

出版社:皇冠
書名:日落之後
作者:史蒂芬‧金 (Stephen King)
譯者:林立仁

博客來網址

閱讀全文>>>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