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September 05, 2016

試讀:《我還是想你,媽媽》

一直以來1939和1945對我而言,就是歷史書上的,是考試時背下來的兩組數字,它們代表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與結束,直到開始閱讀《我還是想你,媽媽》之後,才赫然發覺對於這數字背後的意義我們完全無法體會,平時週而復始,日復一日的工作、生活對於我們而言已經是漫長而無止境的等待,那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對於生存在恐懼、害怕、飢餓的情緒下,流離顛沛的孩子而言,這年復一年,不知道何時結束的等待,看不到希望的未來,該是何等的折磨?

距離二戰結束70年後的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白俄羅斯的作家亞歷塞維奇,亞歷塞維奇的專長就是紀實文學,而這一本《我還是想你,媽媽》就是亞歷塞維奇與500個以上的人對談,以二次大戰時年紀在2歲到15歲之間,幼小的孩子為主角,寫下的101篇孩子眼中所見到戰爭的故事,不需任何的粉飾,我們以為經過多年以後,人們對於兒時的記憶保存有限,但事實證明,戰爭所留下的痕跡深深的刻印在每一個幼小心靈的記憶之中,即使年紀還小,那一點一滴微小的細節卻都那麼的清晰,所影隨行的跟隨著這些歷經苦難的人們長大,從來沒有一絲褪色。

這些孩子原本的生活無憂無慮,但都在一天中變了顏色,「戰爭」二字出現後改變了他們的人生,有的跟隨著父母逃亡,有的根本失去了父母,有些人的父親從軍了,或者加入游擊隊抵抗敵人,有的想要保有兄弟姊妹卻不可得,走得了能撤退的算是幸運的,躲躲藏藏的也大有人在,也因此時間像是靜止了一般,當生命可能從指尖稍縱即逝時,剩下的只有漫長的等待,一個孩子的故事令人震撼,兩個孩子的故事令人心疼,當重複再重複的故事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分身分,不分地位沒有例外的重現時,戰爭的威力跨過70多年的時空襲來,讓我們無言以對,只能祈禱如此世界永遠不要重現。

戰爭的殘酷不斷的有許多小說、電影描寫著,《我還是想你,媽媽》用最直接的方式來描寫,反而給人最深刻的印象,那些孩子就是我們的街坊鄰居,都是一個個再平凡不過的人們,他們的經歷不需要任何渲染就足以震撼人心,發生在孩子周遭的事件伴隨著他們長大,成為一輩子的夢靨,也是每個人終生努力要走出的包袱,簡短的描述著記憶中的景象,人生就在開戰了那時候開始崩解,後果則是要花上一輩子的時間不斷鼓起勇氣才能面對。

戰爭是殘忍的,卻也映照著人類的無私,許多孩子被陌生人不計代價甚至不顧性命的收容保護,許多人拿出僅有的一切與他人分享,戰後即使面對殘酷的敵人,他們沒有失去理性的報復,如果人類的情操能如此高貴純真,為何要讓一時的錯誤挑起戰火,互相攻擊,一場戰爭所帶給人們的,除了滿目瘡痍的結果之外,是否也該有幾分省思?

德國在戰爭期間所作所為令人髮指,但近年來也讀到了許多文章討論德國真實面對戰爭時所犯的過錯,切實檢討的種種,也因此德國得以重新融入國際社會,再次為世界各國所接納,並且重新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反觀今日世界各地,仍有許多其他地域,因為種族、宗教及各種政治思想的差異,烽火四起,《我還是想你,媽媽》中每一個故事篇幅不長,卻都是一輩子的遺憾,期望人們透過《我還是想你,媽媽》真實與直接的文字,能懂得戰爭的恐懼與無情,能懂得自己擁有的無比幸福,能衷心期盼世界免於戰亂。

出版社:貓頭鷹
書名:我還是想你,媽媽
作者:斯維拉娜.亞歷塞維奇 (Святлана Аляксандраўна Алексіевіч)
譯者:晴朗李寒

博客來網址

No comments :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