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讀︰《帶走月亮的女孩》
閱讀這本書一定要有耐心,畢竟並非人人都能無視中東文化的差異與隔閡而毫無障礙的閱讀下去,不過當你耐心的往下讀,才會發現,其實無關種族、文化,一個少女的成長故事與你我身邊發生的完全一樣,當看到最後的部份,同時身兼父母與子女身份的我更是感觸良多。
父親是巴勒斯坦人,母親是埃及人,外婆是希臘人,妮達莉卻是在波士頓出生的美國人,不像母親拿的是中尺寸的綠色護照,父親拿大號的棕色護照,妮達莉的護照標明著她是美國人,讓她覺得自己又孤單,又與眾不同,會不會因為這樣,這個家其實並不像一般的家庭一樣平凡,反而,充了不安定的感覺。
命運確實也似乎有意開起玩笑,隨著父親的工作,妮達莉全家搬到科威特,當戰爭爆發,他們只好搬到埃及,就在外公居住的城市裡,一直到父親再度找到工作,又回到她的出生地美國,就如同流浪的民族一樣,也在妮達莉小小的心裡留下了許多的問號,「家」就是這樣的感覺嗎?
不過,妮達莉沒有太多機會去懷疑身份認同的問題,因為嚴謹的父親在她小時候就完全依循著傳統文化、宗教的精神教育著她,要她嚴守規定,並且要力爭上游,才有得到「自由」的機會,小時候的妮達莉雖然懵懂無知,卻有一番自己的想法,剛開始為了不讓父親生氣,她總是努力爭取表現,成為全體之中的佼佼者,父親的驕傲,不過隨著年紀漸長,加上外在環境的變化,這個家的衝突越來越多,越來越激烈,父母親之間的衝突,妮達莉與父親間的衝突,都讓這個家開始有了變化。
就是這樣的一個成長故事,除了環境不同,就如同我們身邊諸多的成長過程一樣,雖然字裡行間充滿了父母與子女間的衝突與對立,卻讓我看到濃濃的關心與不捨,父親總是帶著傳統形象的面具,不善表達情感,雖然滿心關懷,希望子女能有不一樣的生命,不為傳統的宿命所約束,卻只懂得透過嚴格的規律來要求。而母親總是與子女站在同一陣線,為了子女的快樂,不惜與父親衝突,或是容許子女不時來個小小的叛逆,而在一旁默默的守護。
青春子女的心情本來就是一心想飛,年紀不到,恐怕不容易體會父母的用心,故事裡妮達莉決定遠離家園外出求學時,她終於懂得一切,她說
「我心疼爸爸穿的西裝、他皺起來的眉頭以及他破碎的心。」,只要她懂,爸爸又何嘗不能體會,
「我記得以前你還在襁褓中,在我脖子上呼吸的方式。我會把妳搖到睡著,妳會在我這裡呼吸出……兩注微小的氣息。」……「我現在還是感覺的到。」
父女之間的深情對話,為這本自傳體的小說留下了最深的感動。
出版社:大塊文化
書名:帶走月亮的女孩
作者:朗達.婕拉爾 (Randa Jarrar)
譯者:江淑琳
No comments :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