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ne 29, 2015

試讀:《連續殺人鬼青蛙男》

連續殺人鬼青蛙男之前讀過《再見,德布西》就對於中山七里駕馭文字與音樂的功力相當佩服,一路追逐真相的過程中如音樂傾瀉般峰迴路轉,帶給讀者另一種推理閱讀的樂趣,而《開膛手傑克的告白》又是完全不同的類型,陰暗的情節雖然令人不快,但直指社會議題的取材張力驚人,《連續殺人鬼青蛙男》頗有異曲同工之妙,藉由犯罪推理的過程,觸及刑法第三十九條「心神喪失者之行為,不罰;精神耗弱人之行為,得減輕其刑。」的議題,過程中不禁令人不斷自問對於這些案件背後的思考,雖然情節陰鬱恐怖,人心人性的醜陋面也不斷挑戰讀者的觀感,但以推理的角度而言,令人非得一口氣讀完不可的緊湊感,可說是相當成功的作品。

被吊死在大樓的裸體女屍揭開連續殺人的序幕,接著是被放入廢車中,被碾壓而不成人形的老翁,在偏僻公園被分屍的兒童,連同輪椅一起被燒毀的生病的律師,被害者年齡、性別之間完全沒有關連,而一件接一件的命案現場都留下了字跡如同兒童般的紙條,連續殺人魔就像凌遲著青蛙一般的對待被害者,也因此被媒體取名為「青蛙男」。

究竟什麼樣的變態會用讓人慘不忍睹的手法殺人?在沒有太多線索的情況下警方開始把對象鎖定在有過不良記錄及心智有狀況的特定族群,這其實是相當爭議的思考,小說中透過警方與精神科專家御前崎教授的對談點到這個議題,因為心神喪失而犯罪的人經過輔導及矯正之後是否能重新融入人群,扮演正常人的角色?御前崎教授基於醫德不願提供病患名單,警方走投無路之下懷疑的對象就是精神病患,這是現實社會爭議不休的題目,恐怕難有一定的標準答案,也成了《連續殺人鬼青蛙男》中一個相當重要的軸線,從此引起軒然大波。在案情尚未有所突破之前,警方唯一猜測到的連續殺人模式也被媒體所猜到,可能的下一個目標立刻人人自危,在案件接連發生而警方無力破案之際,市民們為了保護自己,保護家人,開始想要透過自己的力量找出兇手,這樣的勢力逐漸壯大,輿論與民意在自我保命的前提之下逐漸蓋過社會規矩與秩序,在這種情況之下,警方究竟應該採取何種作為,應該相信重生者的清白,鎮壓民眾,還是任由恐慌的民眾自行執行法律,成了兩難的問題。

以小說中的描述來看,某些行為偏差及有特定精神方面疾病的角色並非全都是與生俱來的問題,童年時期所受到的欺凌,特別是發生在家裡,由每個人所信賴的親人所造成的傷害,往往留下一輩子難以復原的痕跡,更因此埋下仇恨與報復的種子,只要沒有被導正,一開始走偏了之後想再回頭也難,因此在討論刑法第三十九條的適當性之餘,如何防範因外力所造成的人格傷害,比起事後的補救更顯得重要。

這次的事件是由縣警古手川與主管渡瀨警官合作,其中古手川的背景值得一提,年少時的家庭經驗與面對好友遭受罷凌而從未曾挺身而出的後悔一直影響著他,或許這也是造成他面對再艱難的困境依舊堅持到底的動力,意圖伸張正義的個性在面對挫折時也毫不退縮,但相對的,這樣的經歷讓他在接受到透過音樂矯正人心的治療方式時,在第一時間裡失去了判斷,一個執法的警察對於情感的控制有著過於投入的反應,是盲點還是不夠理智,恐怕也是個讓人難以回答的難題吧,是人性讓他如此,那又為何有人可以玩弄人命如青蛙般而毫不猶豫?

撇開討論特定人的行為能力等沈重的主題,《連續殺人鬼青蛙男》情節緊湊,讓人摸不清究竟誰是真正的連續殺人犯,驚悚的塑造出一個封閉區域中人心惶惶的景象,讓人與人之間的不信任感迅速提升,原來人性如此複雜難測,當自我面臨危險之際,犧牲他人維護自我也成了理所當然的正當性,這樣的情景恐怕也令人難以想像吧。

值得一提的是作者自己對於這個故事設定出「一口氣讀完」、「情節大逆轉」和「最後一行必定讓人吃驚」的自我要求,在小說中也的確精準的實現了這些條件,也難怪史無前例的在2009年「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大獎中,《再見,德布西》以及《連續殺人鬼青蛙男》兩部風格迥異的小說同時入選,中山七里多樣性的寫作風格,完整而綿密的布局,足以翻轉所有既成印象結局的功力都證明了其中任何一部作品得獎都當之無愧。

出版社:瑞昇文化
書名:連續殺人鬼青蛙男
作者:中山七里
譯者:林美琪

博客來網址

No comments :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