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09, 2017

試讀:《烏鴉女孩》

《千禧年三部曲》之後,瑞典的犯罪小說儼然成為眾所矚目的焦點,對於人性心理的描述精準而直接,直指人性的黑暗面,冷酷而無情,同樣是瑞典作家所創作的小說《烏鴉女孩》不遑多讓,《烏鴉女孩》、《飢餓之火》、《皮媞亞的諭令》三部小說組成維多莉亞.柏格曼三部曲,2015年合併為《烏鴉女孩》,中文版分上下兩冊,這次試讀的是上冊,雖然尚未能一窺全貌,但其中對於人性心理的分析已足以令人一再突破對於人類陰暗面的認知,那是一種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卻又讓人著迷到非得一口氣讀完不可,如果犯罪是一門藝術,《烏鴉女孩》絕對是其中的佼佼者。

斯德哥爾摩陸續發現男童的屍體,除了充滿被虐待的痕跡之外,還加上了防腐處理,像是一種宗教儀式般,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屍體多是外籍,是瑞典社會上的邊緣人,因此無論失蹤甚至死亡都無法引起大眾及媒體的重視,偵辦的女刑警荷內特朝向連續殺人犯的方向偵辦,偏偏找不到任何線索,就連上級也不支持。

好不容易鎖定了有戀童癖的嫌犯,偏偏嫌犯的供詞真真假假,於是荷內特找上心理治療師蘇菲亞求援,蘇菲亞擁有豐富的經驗,經常替法庭提供嫌犯心理狀態的鑑定以作為量刑的參考,而在蘇菲亞心中最投入的個案就是烏鴉女孩維多莉亞,維多莉亞童年受到父親的性侵與虐待,母親畏懼而不敢伸出援手,於是維多莉亞自己尋找到一個面對父親的模式,一路掙扎的渡過童年,靠著想像中的烏鴉幫助她,才得以渡過那段時光。

人類的心理很奇特,表面再堅強勇敢,充滿主見的人,碰到發生在自我身上不如意的事還是需要外援,如果小說不談荷內特的家庭、婚姻,就算在辦案上面對諸多挫折,表面上我們見到的都還是一個越挫越勇的刑警,但是荷內特也有著自己難以面對的內心;蘇菲亞則是另一個例子,表面上掌握著對於人們心理狀態鑑定的大權,她的判斷影響著個案的未來,但在剖析維多莉亞這個個案的過程中卻陷入困境,維多莉亞多是藉著蘇菲亞聆聽錄音帶時出現,藉由蘇菲亞的紀錄來拼湊維多莉亞的過去,蘇菲亞每每在一個人的時候聆聽著訪談錄音帶,卻遲遲無法做出結論,一個刑警一個心理諮商師,角色相異的兩個女人之間因為案件而有了交集,卻各自有著內心的焦慮。

一開始對這種黑暗的題材有著先天的排斥,展開書頁之後卻欲罷不能,《烏鴉女孩》毫不遮掩的寫出社會的陰暗一面,儘管情節那麼陰鬱,卻讓人對真相有所期待,當發現兇手的那一刻,心中思考的卻是,弱勢、受害者該用什麼方式來擺脫惡夢,尋求重生?血腥、暴力只是小說呈現的效果,往下深究,讀者可以看到社會的黑暗面,讀到人性陰沈而與生俱來的邪惡,兇手的背後也可能有著另一個加害者,由心理狀態來斷定犯罪與否果真是一道人類永遠難以做到完美的習題。

《烏鴉女孩》是驚悚而獨特的犯罪小說,充滿震撼人心的張力,每個轉折都讓讀者驚嘆,卻也讓人不由自主的被吸引,絕對是一部成功之作。

出版社:小異出版
書名:烏鴉女孩
作者:耶里克.艾克索.頌德 (Erik Axl Sund)
譯者:謝儀霏

博客來網址

No comments :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