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December 22, 2013

試讀:《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給予 對大部分的人而言,「施比受更有福」只是聖經裡教人為善的一句話吧,每個宗教都會有著類似的話語來勉勵人們行善,但是否有人真正思考過,施與受之間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關係?當一個人無私付出之後,得到的是相對的回報還是有如石沉大海不見蹤影?華頓商學院的教授亞當‧格蘭特透過科學的方式對此題材深入的研究,以許多觀察與實驗的結果一步步的探討這個議題,《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就是這第一手研究結果的呈現。

格蘭特教授研究的結論將人們分為給予者、索取者和互利者三種人,給予者總是不計代價的付出,不求回報;索取者正好相反,做任何事情之前總要仔細算計,以求得對自己的最大利益,互利者則介於兩者之間,只願意以相對的利益來與對方交換,相信這三種不同類型個性的角色在我們平日的生活中不難發現,只是我們是否曾經仔細去「鑑別」他們?又是否曾經思考過,與對方彼此的互動之間對我們的影響又是如何?透過格蘭特教授的研究,相信對於人際關係的掌握,我們都能更有所體會。

這本書的結論很簡單,不計任何成本的付出而樂在其中的給予者,以長遠的角度來評估才是最後的贏家,這些結果在書中有無數案例可以證明,《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取材甚廣,透過統計數據,透過心理學的研究,題材有創投的個案,顧問服務、求職、業務,甚至教育體系與醫院醫療品質,都可以成為研究對象,或是與職場無關,而是待人處事互相授受之間的研究,可以說包羅萬象,也讓研究結果的可信度更加明確。因此無論是在職場上職位高低,是老闆、合夥人或只是一般員工,工作角色型態是顧問、是業務或是技術人員,這本書都有許多值得參考借鏡之處,透過實際的例子讓人很容易就能理解扮演不同角色時所造成的差異,而若不在職場上,僅只是對於一般生活上而言,書中的討論一樣可以適用。

世界不斷的在變化,雖然三種個性的人性構成並沒有改變,但研究也指出,某些情況之下,個人的特性還是有可能被影響,例如,提供社區居民自家與鄰居用電量的比較就能讓人更投入於節省用電量,並且隨著科技的進度,許多以往難以達到的方法或行為將不再是難事,例如透過網路將用不到的物品免費提供給他人,這種種的變化,也點出分享的重要性在未來將持續的提昇,相信對於樂於給予的人絕對樂見這一日的到來,而扮演索取者的人則不妨好好思考格蘭特教授的研究,光是倚靠奪取而不願付出,或許短期內能達到目的,但長久下來絕對會是失敗的一方。

《給予》用理性的方式來看我們早已習以為常的人生態度,每個人大都依循著自己原有的個性生活著,而少有檢討期中的利弊得失,《給予》推翻既有的成見,深入淺出的讓人理解不同關係之間所相互產生的影響,想要進一步得到成功,想要善加管理人際關係,在職場上,在人生上有進一步的突破,這本書絕對是值得一讀再讀的經典之作。

出版社:平安文化
書名:給予:華頓商學院最啟發人心的一堂課
作者: 亞當‧格蘭特 (Adam Grant)
譯者:汪芃

博客來網址

No comments :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