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April 20, 2009

閱讀:《戀上書》

看到《戀上書》這樣的書名彷彿就像是被點了穴道一般,完全沒有反抗能力就把它帶回家,想要知道手上的一本書是如何做出來的?若不是作者以「達人」般的精神深入的研究一本書的製作過程,恐怕許多人對書本製作的印象就是紙張、印刷、裝訂這麼大而化之的程度吧。

其實上面說的紙張、印刷、裝訂講起來也沒錯,只是其中的細節與學問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一本書從企劃開始,就要決定版型、大小、精裝或平裝、編排、頁數、紙張、封面材質,這些又牽涉到書本的性質、定位,當然最重要的也牽涉到成本、定價,講了這麼多,一本書都還見不到影子呢。

《戀上書》的作者松田哲夫為了深入了解一本書的製作,深入拜訪了許多書本製造過程中專業的廠商,仔仔細細的把每一個疑問提出來,紀錄下每一個細節,搭配上內澤旬子的插圖,鉅細靡遺的重現一般人無法一窺究竟的各個現場。

《戀上書》的內容大概是這樣,先「拆」了一本書,沒錯,要了解書本的構造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先搞清楚它到底是如何構成的,作者細細拆解一本書,也藉著這一段過程來說明書本的基本知識,接下來直接到工廠去製作一本假書樣,然後一路從內頁,定型,書盒,紙張製造,裝幀一直到印刷,連印刷用的油墨也沒放過,把所有製作一本書的過程需要的所有技術、設備、材料全都一網打盡,真的是個「編輯狂」啊,一邊閱讀,一邊也讓人對作者一絲不苟的求知精神感到佩服不已。

書裡提到了許多「秘訣」,例如漿糊的黏度與溫度有關,若是要重複黏貼時,一道道程序間使用的漿糊黏度就會不一樣,現場甚至有黏度計以便確認,當然啦,老師傅只要看一眼,攪拌一下就知道答案,只是對我們這樣的外行人而言,真是想也想不到的技巧啊。

又例如一本書的販售,我們想到的就是印刷完成,裝訂就可以運送上架了,其實漏掉的細節還真不少呢,書衣、書腰、讀者回函卡、新書廣告單、販售傳票單(這不知道是啥?是一些日文書裡像書籤大小,夾在書裡印有售價、出版社資料的那一張小紙片嗎?)都是要一起加在書上以後才能出貨的,這樣的動作該如何完成?原來還真有自動書衣機這樣的設備,靠著吸嘴拉開封面,裡頭再把書分成三部份,同時加上書衣、書腰,再夾進要插入的廣告等等,機械化的動作背後有著多少人類智慧的結晶。


而紙張的擺放方式,空氣、溫度、濕度,紙漿的成份等等,對於書籍成本都有影響,油墨的成份,甚至不同顏色的印刷順序也對呈現在我們眼前的色彩有絕對的關係,所以千萬別小看一本書,人類從以竹板刻字,手工抄寫一直到大量生產,是歷經了多少的努力才能得到的成果。

書中又提到,以前一本書的製作有著各種不同的工廠接力完成,裁切廠、合台廠、穿線廠、精裝封面廠、燙金廠、裝訂廠....,各種不同的專業各司其職,通力完成一本書,現代化之後,許多的工具取代繁雜的人工,也為了節省成本,加強競爭力,漸漸的許多工作項目會被整合在一個工廠裡,據作者調查,現今的書本製作成本已經降低為以前的1/3,藉由人類的努力,我們才有機會用較低的金額看到這麼多好書,也算是一種幸福吧。

這本書的閱讀難度就看每一位讀者,你可以走馬看花,像是參觀簡報導覽的快速走過一遍,對書本的製造過程有一個大概的印象,點到為止即可,當然也可以如同作者一樣,仔細弄懂每一個環節,如果能把每一張插圖都看懂,已經是個了不起的收穫。

2 comments :

Sarana~* said...

苦悶果然好學啊!!
知到一本書的製作如此繁複
真的要好好愛惜~
這可真是一大群人的心血阿^^

苦悶中年男 said...

to sarana:製作過程真的很有趣,也是人類經驗智慧的累積,真的是很讚的一本書,恨不得把內容統統跟大家分享。

Related Posts with Thumbnails

熱門文章